本解析的划分级别为“C+”。本篇涉及健康管理的业务定义、发展历程与当前阶段,并通过健康教育科普、健康体检筛查、健康风险评估及健康分层干预这四个相互关联的细分市场,全面认知健康管理的业务体系等内容。本篇分1次发布。 |
——周Arvin解读分析(原创)
【业务定义】
运用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健康服务对象进行有效干预,从而实现维护、巩固以及促进群体和个体健康的目的——如基于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体检、评估、治疗康复、教育、保险等个性化服务,目前主要应用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等。
【发展历程】
《健康医学》1994年首次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2000年以后,出现以健康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行业;2005年,纳入健康管理师职业并出具相关职业鉴定标准;2007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广东省中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2008年,实施第一个健康管理领域国家级课题—— “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属于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 ;2009年,发布《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初步确定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与学科体系概念;同年,国家科技部将健康管理学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健康管理学被视为现代医学创新体系之一;2013年,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出版《中华健康管理学》等等。
【当前阶段】
中国健康管理目前是发展阶段——从单一体检模式发展为综合健康服务模式如体检、评估与干预、随访等一体化内容。
【业务体系】
中国健康管理的业务体系主要由4个相互关联的业务领域构建,分别是: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具体如下。
[健康教育]
主要手段:传播、教育、干预;服务对象:个体与群体。
主要目的:提高健康素养,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标准,以此促进个体与群体全面健康。
主要标志:通过系统性、被动式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让更多的普通人有医学常识,对健康体检相关信息有一定认知,理解关键的医学知识,有能力对自身健康情况做出明智选择。
主要推动方:卫生医疗体系,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类疾病防治办和防治所、保健所等机构。
主要挑战:健康宣传教育各自为战,以碎片化信息为主,如仅针对单一疾病及系统,增加普通人对医学常识与知识、健康信息的了解与认识难度,特别缺乏“面向人体机能系统整合式”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主要动力:健康消费需求发生改变——从单一的医疗治疗型,转变为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投资型。
细分市场:细分1:公立医院市场最大(占比超过72%),民营专业体检市场(占比22%),其它市场如网络健康服务平台(占比6%)。细分2:基于2017年数据,组织客户或功能型社区体检市场(青壮年为主,如企业、学校、军队驻地、科技园区等各组织单位,消费支出占比90%);个体客户或地域型社区体检市场(儿童和老人为主,包括学龄前儿童、退休人员等,消费支出占比10%)。
产业定位:属于医疗服务。
主要挑战:基于服务对象的意愿和费用支付能力(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设计各种健康体检产品(而不是从专业和学术角度)。由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导致早期类疾病业务出现过度医疗情况。由于受检者的生活方式调查以及自身不重视等原因,风险因素类业务的市场短板明显。
市场短板主要体现5个方面:1、业务需求较少导致市场投入规模持续走低;2、各类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预防缺少进一步的干预依据;3、健康管理仅局限在一份体检报告,不能很好地推进下一阶段如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干预的实施;4、中国体检项目并不完全与年龄、职业、病种、保险等有关,导致体检项目的种类、数量、频次等实施内容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与标准。5、健康体检服务产品缺少健康管理需要的日常信息与动态数据的支撑(目前以生活方式问卷筛查等传统方式采集为主),也缺乏学术方面的内容背书,所以整体科学公信力不高。
主流业务:基于新技术和新医学诊断手段,早期疾病的筛查与发现(如基因测序等),以及未来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的筛查与发现(如鹰眼健康评估系统等)。
[健康风险评估]
服务对象:参加健康体检的个体和群体。
主要目的: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出风险因素,再按照医学统计模型或者临床专科疾病评价标准,对服务对象的未来健康或疾病风险进行分层与评价。
主要手段:分层方法与评价模型——目前中国市场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大多数从国外引进,换句话说,目前健康风险评估的技术都是基于国外个体和群体,而不是国内个体和群体的研究,所以,不同种族、地域等差异有可能使得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出现偏差。
主要挑战:适合中国国情的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商用成熟度不高。由于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输入来自不同部门的体检、医保、死因数据,包括门诊信息的共享,这样导致人群健康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与挑战。
成功商用:如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病研究、美国心脏病研究中心、美国波斯顿大学三方联合研究机构(重点对高血压、吸烟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全国性治理);美国密西根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提供个人与群体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咨询服务);WellSource”、 “StayWell”等商业健康风险评估服务商。
新型业务:基于精算模型与健康风险评估管理的健康保险业务,也称之为健康保险健康风险评估业务,现在有些社保与商保服务产品属于该类业务;但这种新业务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保险精算依据还不够精准,因为无论是社保还是商保产品其精算依据都是基于群体平均指标的发病率——仅代表着人群的平均发病水平,不能刻画个体的发病风险,这样会导致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危险因素暴露的数目和程度可能出现巨大差别,但是,目前能够有效获取充分的、最新的个体发病风险信息数据的技术手段还不是很多。
[健康干预]
前端业务: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筛查,健康风险评估,即对个人与群体(或统称为健康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分层以及做后端健康干预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目的:基于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获取健康人(群) 、高风险人(群) 、患病人(群)等分类信息和数据;主动地对这些健康服务对象提供干预策略、维护健康等服务工作——把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方式分阶段,分层次地做出评估、干预建议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供适宜的健康产品(如移动互联网产品、可穿戴智能产品等)和健康服务的实施方案。
主要对象:应该包含所有年龄段个体与群体,但目前以青壮年与劳动力人群为主——主要来自政府、学校、 企业、工会、社团等社会组织机构(2G/2B)。
主要手段:非医疗干预技术(如运动、营养、心理、睡眠、中医手法如推拿按摩与体质辨识等)和临床诊疗技术(国内以NMPA注册为主要标志)。
【未来趋势】
将“互联网 + ”医疗模式与健康医疗信息化、健康医疗大数据进行结构化整合。扩大加深健康教育的促进与引导,从“健康场所”、“健康促进学校”、“健康城市”,到“健康中国”。将健康管理如新产品技术、新服务模式的运用,与保障保险如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进一步有效融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基于新的健康管理技术与手段,并开展更多的风控机制与管理措施,推出更多保障内容的健康保险产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健康管理的业务体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