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并没有统一要求,即使后来有了全国性规定,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因而造成《入团志愿书》版式众多,品种繁杂,这也意外丰富了《入团志愿书》史料文化。
通常,《入团志愿书》主要是由团中央和地方及部队各级团组织印制的,行业团组织自印的不太多。

这份《入团志愿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井陉矿务局委员会组织部制作的,作为企业团委自行设计印制,当属稀少之物。
井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估计绝大多数朋友较为陌生。自己对井陉的初步印象,是当地那几处著名的古村落,虽惦记已久,却始终未能成行。
一检索,竟发现井陉矿务局原来是家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字号,其前身是井陉煤矿,创办于清代光绪24年(1898年)。当时,是井陉士绅张凤起呈请县署禀报直隶总督批准的,之后,又与德国商人汉纳根订立合办契约,资本各半,成立“井陉矿务公司”。不久,北洋大臣袁世凯将该矿收为官有,同汉纳根订立官商合办契约,正式设立“井陉矿务局”。
井陉煤矿是中国最早兴建的近代煤矿之一,有“北方最良之煤田”“百年煤都”“开国第一矿”之美誉,上世纪60年代,原煤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曾列全国十大煤炭企业之一,1990年,成立井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为世界500强冀中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

该《入团志愿书》,从其第一版入团誓词及基本内容来看,应该是依照团中央1949年7月印制的全国统一版本《入团志愿书》为蓝本重新设计的,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封面添加了套色徽标。
所以,这份《入团志愿书》的印制年份,最早应该是1949年下半年或1950年,其最晚时间,大约是在1952年10月,因为宣誓人落款时间为“1952年10月24日”。

《入团志愿书》规格为16开,所用纸张为50克新闻纸,铅版印刷(整体质量一般),封面的亮点是入团誓词之上的红黑墨图案,即“五角星、齿轮和麦穗”图标,其中,齿轮上还特意用反白效果写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字样。
在团旗、团徽未诞生之前,许多团组织把它视为青年团的组织标识及象征图案而广泛使用,经过套红,加上两边五角星一角的艺术化延伸,这一抹红色,使庄重的版式顿时有了活泼之感。

此表入团誓词的部分标点符号使用不太规范,还有,第二行“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空白处,漏印了破折号“——”,这也是早期《入团志愿书》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内页两面,均是填表者个人基本信息,程二让,男,19岁,家庭成分是贫农,个人出身及现有成分是工人,文化程度是小学二年级,籍贯系河北省井陉县二区普沙庄,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哥哥、嫂子、妹妹,本人8—9岁读书,9—18岁种地,之后在“本矿井下”104组拉斗。


“为什么入团”,程二让的回答是“为人民服务,提高政治水平”,“自我检讨是”则是“工作积极,思想进步”,介绍人兼监誓人是152组同事黄保玉(为啥不是本组团员,莫非本组没有团员)。


封底是介绍人、支部、批准团委的意见,以及入团时间的确认。1952年12月1日,程二让被批准为正式团员。
介绍人和支部意见一栏,都有黄保玉的签名,说明104组与152组属于同一团支部领导,黄保玉应该是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至少是支部委员。

“何时转正”栏处盖有团总支印章,至此,终于知道程二让的具体供职单位——井陉矿务局第一矿(104组),他是一位默默奋斗在井下采煤一线的青年煤矿工人。
来源:触摸团史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6720.html